如何尽早发现帕金森病?让生物标记来帮忙!----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7年第5期出版“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记”专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人们已经明确了PD的病理学特征,即大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以及存在于胞质中的路易小体,但是临床上对PD的治疗收效甚微。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PD诊断的滞后。当PD患者出现明显的震颤、运动迟缓和僵直等运动症状时,其大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早已经损失惨重,而且这种损失不可逆转。这种滞后的诊断往往使得PD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加重了治疗的难度。

幸运的是,随着近年来对PD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在基因、分子、细胞、临床前驱症状和脑成像水平上,发现了一些重要的PD特异性的生物标记,有望协助在早期阶段精确地诊断PD并且预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乐卫东教授,作为客座主编组织了“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记”专辑,对PD的生物标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专辑发表在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7年10月出版的第5期。

在该专辑中,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徐评议教授从免疫学角度,发现外周血中天然杀伤细胞、CD3+ T细胞、CD19+ B细胞的百分比,以及Treg/Th17的比例,能够用于在中国人群中预测患PD的风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杨倩教授讨论了将一些转录因子用作生物标记来指示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的潜在用途; 乐卫东教授系统地总结了PD患者中miRNA表达谱的变化,强调了miRNA在PD诊治中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中南大学的邓昊教授研究显示,FBXO2的变体rs9614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都具有显著差异,提示其可能是PD的潜在生物标记。此外,由于许多PD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异常,因此,控制胃肠道功能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可能与PD有某些联系。来自东北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李家驿教授利用α突触核蛋白(α-syn)转基因小鼠模型,对ENS中α-syn在不同年龄小鼠中的形态变化和聚集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α-syn的表达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第129位丝氨酸残基处不断发生磷酸化,并且在不同类型神经元中都有表达。未来,这种转基因小鼠有望成为研究ENS和PD关系的有力工具。对于大脑中的分子变化,脑成像技术帮助人们突破了过去的技术限制,使人们能够以无创的方式走进大脑,观察其中的变化。对于PD,人们可以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监测大脑黑质致密部的铁沉积,从而指示PD的发生情况。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张敏鸣教授介绍了这项技术在PD临床期和前驱期的应用,以及未来临床转化方面的注意事项。在她的另一项研究中,通过使用静息态fMRI纵向评价PD患者自发性脑活动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出区域同质性可能比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更适合于标记PD的病理进程。

此外,由于大部分PD患者在呈现出明显的PD运动障碍症状之前就已经饱受了数年之久的嗅觉减退、REM睡眠行为障碍、便秘、抑郁等的困扰,因此,是否可以利用这些症状来预测PD?越来越多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Reichmann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些运动障碍前症状在预测PD中的研究进展;苏州大学的刘春风教授着重强调了REM睡眠行为障碍对于PD的临床意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Fullard教授讨论了嗅觉失能作为生物标记在PD的早期诊断或者鉴别诊断方面的潜能。

最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脑多巴胺神经营养因子(cerebral dopamine neurotrophic factor,CDNF)能够特别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保护,使其“康复”。青岛大学的姜宏教授系统地介绍了CDNF在PD治疗中的应用。最后,作为总结,印度SVKM’s Dr. Bhanuben Nanavati药学院的Kedar S Prabhavalkar教授综合介绍了可用于PD的各种生物标记,回顾了在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虽然PD的病因很复杂,目前还没有找到能够治愈PD的方法,但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能帮助我们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希望Neuroscience Bulletin这期“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记”专辑能够提升社会对PD患者和家庭的关爱,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对PD的研究热情,找到对PD的更有效的诊治方法。

欲知详细内容,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neurosci.cn或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12264查阅全文。